口头表达,必须要清楚,准确传达出你想说的意思,从而避免让别人产生误解。
如果你说话含糊不清,模棱两可,毫无主线,任由对方怎么理解都行,自然就无法取得很好的沟通效果了。
所以,大印文化提醒你:不管我们进行什么样的表达,我们都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观点。当你的观点不够明确,逻辑必然会混乱的。
尤其是一些涉及到操作性的方法,或者是要落地的一些方案,签订的合同条文等,假如太笼统,太含糊,那就没有价值,甚至容易被别人“钻空子”了。
例如周星驰在电影《算死草》中,阿欢被法官判“环首之刑”,也就是吊死。而周星驰饰演的陈梦吉,就抓住字面的意思,认为“环首之刑”只要执行“环首”就可以了,因为这个刑罚并没加上“死”字,所以无法表达出要判何欢死的意思,从而解救了何欢。
当然,这只是电影中的一些桥段,但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说话也是如此,尽量要做到“滴水不漏”,无法让别人抓住我们说话的漏洞。
这样,我们的表达就需要做到清晰、准确和简洁了。
为什么你的口头表达会不清晰?表达不清,很大程度上是逻辑思维的问题。
或许你会很奇怪,为什么有人写文章,可以把一件事描述得清清楚楚,但是让他讲出来时,就吞吞吐吐,毫无头绪,混乱不清呢?
其实这不难理解。因为写文章的时候,需要你耗费大量时间去建立一个清晰的主线,你可以慢慢思考,根据讲述的主题,反复琢磨应该添加哪些内容,删除哪些语句。这是一个调整的过程。
但口头表达时,这个调整的过程,就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。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和表达脉络,那么你想在短时间内就完成这个调整过程,就会比较困难了。
于是,很多人由于调整不过来,最终导致自己说话时说得磕磕碰碰,很容易说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,让人听起来好像没有主线似的。
如果你平时能够养成逻辑清晰的表达习惯,那么不管你要说什么,在这种习惯的带引下,你自然就能够做到表达清晰和准确了。
那怎样才能够养成这种逻辑清晰的表达习惯呢?
只要你的口头表达能够做到这三方面,你就能成为说话的高手。
一、用不同的信息描述一件事
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好不好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不能准确地把一件事描述出来。
假如你面对一个中文不好的外国人,他听到你说“自行车”这个词语,而又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,你要怎么给他解释呢?尽量用不同的语言或者添加不同的信息,把你要说的内容清楚的描述出来。千万不要高估别人的理解力,有时候别人很难“易地而处”理解你的意思,有时候别人又会“自以为聪明”地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你的话语。
二、抽象的概念尽量转换成形象化的描述
人与人之间的对话,我们之所以会明白和理解,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话语背后所表达的概念。
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,别人都能够明白的。例如你说“互联网+”这个概念,平常你说话的时候加入这个概念,没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,可能就会卡在这个概念上,从而导致他无法理解你接下来所说的每一句话了。
所以,
不管你要说什么,一旦你意识到自己说的话语有种抽象的倾向,你就需要把这个抽象的表达具象化,用一些大家熟悉或者知道的事物,辅助理解。
三、让你的表达具有某种结构
人类的大脑,通常对于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是很难理解的。而那些具有规律和结构的事物,不仅理解起来会更容易,而且也会记忆得更加深刻。
所以,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表达更加清楚和简洁,用一些结构化的方式去安排表达,就很容易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更有逻辑了。
而我们熟悉的结构化表达方式,有“金字塔原理”,就是结论先行,以上统下。
例如你要跟老板汇报工作,老板问你“可不可以完成今年的年度指标?”你会怎么说呢?
你可以回答:年度指标完成压力较大。每个月的进展都不顺利,这样积累下来,就很难达到年度指标的任务,所以仅靠现有营销资源难以完成全年指标任务。
这种口头表达不清不楚,既没有具体的事例,也没有逻辑的结构,说完等于没说。但如果运用金字塔原理,就可以这样表达:
先说结论:根据目前的状态,完成年度指标压力较大,需要更多营销资源支持。
再给出原因1、2、3。最后重复结论:所以仅靠现有营销资源难以完成全年指标任务。相信老板听完,都知道你要说的是,具体问题在哪里,然后就可以组织员工一起讨论对策了。
当然,这只是其中一个表达结构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会用到很多种的结构,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构,都离不开这个框架。你可以通过多看文字,或者分析别人的话语,去找到相应的结构。例如自我介绍的结构,工作汇报的结构,上台演讲的结构等。
只要你平时说话时,有意识结合某些表达结构进行讲述,那么你说出来的话自然就能做到清晰、准确和简洁。
不过,想要完全做到这样子,练习是必不可少的。李万博导师《总裁演说思维》口才培训班通过现场实战口才训练,保证提升学员说话表达能力;还有专业导师指导点评,保证学员针对性精准辅导。让你以后面对种种场合都游刃有余,脱颖而出。